Good Luck To You!
顶部右侧自定义文字
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

网站首页 > 新闻 正文

航空产业如何软着陆 硬科技之都 记者观察

lihaoyu 2024-04-27 11:35:09 新闻 2 ℃ 0 评论

航空产业如何软着陆 硬科技之都 记者观察

四川在线记者文露敏此行寻访西安市航空集群,一个特别的展厅,令我们印象深刻。展厅位于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大厦一层,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;它的展品,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个科技企业、一件件产品。硬科技,通常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,航空航天便是其中的典型。像西北工业大学这样的高校院所,正是攻坚硬科技的重要队伍。在城区东北部的西安阎良航空基地,我们又看到了航空硬科技的另一支力量。这里是中国航空资源最密集的区域,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:从一颗螺母到大飞机,一条龙搞定。飞机设计研究、生产制造、试飞鉴定和科研教学……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西飞就像一块磁石,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企业落地。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展厅。黄潇/摄一面,西安科教智力资源高度密集,拥有大批高校院所;另一面,2023年,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中,企业研发投入占比49.0%。在创新端,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几乎是并驾齐驱。要啃下航空产业硬骨头,如何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,是西北工业大学和阎良的课题,也是整个西安的必答题。在阎良,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:阎良区委书记、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、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,都由同一位领导干部一肩挑。持续深化的区政合一改革,实现了空天一体,促进了产城融合。区政合一式的打破壁垒、相辅相成,正是西安给出的答案:硬科技,需要通过协同并进,来软着陆。我们观察到,以柔克刚的西安模式,至少有以下三方面要领。第一,创新合作。2021年,陕西省给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路线图。为避免螃蟹、龙虾、天鹅一起拉车的困境,秦创原被打造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,汇聚起各方资源。一方面,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,联合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;一方面,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,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,等等。在航空航天领域,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是秦创原的重要引擎。其背后的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,建立了航空、航天、材料等8个创新中心,同时孵化了空天超算、海澜航空、远航真空等优质项目,真正做大了科技创新的合聚变效应。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的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,已入选我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之一,潜力可观。第二,跨界牵手。产业上协作。先进制造为航空产业搭起钢筋铁骨,在阎良,航空制造、先进制造双集群共舞,让产业发展长板更长。空间上跨域。在区域内发展面临饱和的情况下,阎良和北面的富平形成富平阎良组团,共建富阎产业合作园,承接航空制造、新材料、食品加工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转移,为天花板提升创造空间。第三,空间联动。在阎良,建设中的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正以一幢楼,聚集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科技金融、人才团队;在西北工业大学附近,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一条街也正在加快打造,在友谊路—金花南路沿线聚集高校和重要科研院所,围绕航空航天等6大硬科技研发产业,形成创新雨林。在采访中,我们常常有恍惚之感:陕西与四川,一个位于西北,一个地处西南,但都有丰富的科教资源,也都有发展航空产业的基础和需求。因此,剖析经验的同时,当地发展中的困惑,也值得深思。比如,雄厚的科技家底,如何更好赋能产业?西安还在做相应的探索。去年底举办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,西安发布了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10条措施,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,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技术研发,转化科技成果,孵化科技企业等。以柔逗硬,还在路上。再如,火热的未来产业,如何创新飞高?西北工业大学飞出了中国第一架无人机,但近年来,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被湖南摘下、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花落深圳……由于低空空域未被充分开发等因素,逐鹿低空之城,西安难免有醒得早,起得晚之憾。四川也面临同样的烦恼,怎样破局,还需认真谋划。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网站分类
最近发表
文章归档